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23日报道称,脑肿瘤研究人员介绍说,他们新发现了一种导致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的生物机制,这一研究结果既挑战目前的治疗策略,又有可能带来新的癌症治疗办法。
在《自然》周刊网站发表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称,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突变导致DNA进入细胞核的方式发生变化,这又使其他基因之间发生异常的相互作用,进而启动一个促使肿瘤生长的过程。
克利夫兰诊所的干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部负责人杰里米·里奇说:“这向我们证明了癌症的形成和发展有另一面。”
虽然这项研究着重于被称为神经胶质瘤的脑肿瘤,但研究人员表示,突变的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也存在于很多其他癌症中,包括白血病以及结肠癌和膀胱癌。
研究报告的资深作者、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的布拉德利·伯恩斯坦说:“受其影响的可能远远不止脑肿瘤。”他强调,这一研究结果改变了关于基因组受到破坏会引起癌变的“基本科学观点”。
它还凸显了癌症的复杂性。这个过程似乎与激发癌变的所谓驱动因素突变毫无关联。这一研究结果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用专门针对驱动因素突变的药物治疗肿瘤——即所谓精确医学——的效果十分有限。尽管这种靶向治疗大多数时候往往能在初期使肿瘤大幅缩小,但患者最终都旧病复发。
人类基因组由30亿个碱基对构成,连接起来长约两米,它们要进行打包以便适合装进每个小小的细胞。
伯恩斯坦说:“你或许认为,必须用力挤压才能把它塞进去。”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形成约1万个环孔。他把这些环孔比作系鞋带。
这些环孔使通常相距甚远的基因紧密靠拢。在正常的脑细胞中,这个折叠过程中会形成科学家所说的绝缘子,它们能防止一个环孔里的基因与另一个环孔里的基因产生相互作用。
但在分析有和没有IDH基因突变的脑肿瘤标本时,伯恩斯坦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这种相互作用发生的很多例子。尤其是一个名为
PDGRFA的基因和一个名为
FIP1L1的基因的相互作用。
伯恩斯坦说,这些基因“是绝对不应该有接触的”。
研究人员指出,IDH突变似乎破坏了绝缘子,致使这两个基因得以连接,而这大大促进了癌变。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研究结果可能说明治疗癌症需要采用新的办法。
通常,绝缘子的形成都涉及一个叫做DNA甲基化的过程。Vidaza是一种能够影响DNA甲基化过程的药物,当研究人员用Vidaza治疗神经胶质瘤时,“它让环孔恢复了正常的构造”。